0635-8808777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信息
行业信息
何黎明:建言“十三五”时期智慧物流发展
添加时间:2016.10.05 来源:盖氏邦晔 浏览次数:


去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高效物流”等11项重点行动。

 

今年7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从国家层面部署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

 

7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

 

8月初,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下发互联网+便捷交通的实施意见,商务部等部门也在推进智慧配送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智慧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当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刻影响着物流业。近年来,物流业加快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智慧物流开始起步,为行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的路径。

 

个人认为,智慧物流是指以互联网为依托,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设备,通过互联网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物流产业智能化,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新兴业态。

 

智慧物流的前提是连接。依托物联网等自动识别与数据获取技术和设备,将物流产业相关方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保证物流全程的动态感知、实时监控与优化执行。“物流在线化”是智慧物流的基本要求。

 

智慧物流的基础是数据。物流在线化将产生大量在线业务数据,“业务数据化”为数据挖掘、智能分析、解决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创造了条件。这也是智慧物流区别于传统业态的本质差异。

 

智慧物流的核心是融合。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与物流业机械相加,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改造、优化传统物流粗放、封闭、局部等问题,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重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

 

智慧物流的目标是智能。通过对物流赋能,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互对话,智能配置物流资源,优化物流环节,从而系统提升物流运作效率。

 

从发展阶段看,智慧物流可分为基础期、导入期、成长期和发展期等几个阶段。基础期以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包括设施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标准化,以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终端、智能仓库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应用,为智慧物流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导入期以智慧物流互联互通为主,借助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实现物流在线化和业务数据化。“万物互联”为智慧物流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成长期以产业融合为主,互联网与物流业深度融合,改变传统产业的运营模式,为消费者、客户以及企业自身创造增量价值。数据代替库存、数据驱动流程、数据重塑组织成为智慧物流重要驱动力。

 

成熟期以智能化为主,在万物互联和深化融合的基础上,开发人工智能实现智能配置物流资源,形成智慧物流生态体系。

 

我国智慧物流正处于从基础期向导入期过渡的重要阶段,发展空间巨大。当然,这几个发展阶段在不同区域和细分市场是可以并行的,这对传统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挑战。

 

智慧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智慧物流的兴起激发了物流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新进入者的参与,催生出一批像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合同物流、互联网+货运经纪、互联网+库存管理等新模式,成为物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源泉。

 

智慧物流是物流业提质增效的新路径。智慧物流从物流基础设施智能化入手,通过全流程可视化和数据化,打破市场信息不对称局面,全面改造行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和分工体系,核心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智慧物流是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智慧物流不是颠覆传统行业,而是通过智能化手段改造传统物流业的基因,由劳动和资本驱动转为效率和创新驱动,为消费者、客户以及企业自身创造增量价值,带来新的业务来源和收入增长。

 

因此,传统物流企业不应害怕被新进入者颠覆,而应抱着开放的心态,客观看到新进入者带来的新资源,树立开放竞合的观念,与新进入者以及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智慧物流新生态。开放、共享、协作、共赢是智慧物流的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在智慧物流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现阶段还存在一定现实障碍。主要是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和布局不足,智慧物流关键技术及设施设备研发投入不够,新兴企业对物流产业理解和把握不深,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受传统监管模式和体制机制制约,物流业和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互联网信息接口和相关标准尚未统一,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问题亟待解决等。这些问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主体予以重视,通力合作加以解决。

 

“十三五”时期,随着国家对智慧物流的重视,相关支持政策措施的出台,智慧物流发展面临广阔的发展前景。物流业要把握智慧物流发展的机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转换思维方式。智慧物流的发展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这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对物流市场、用户、产品、企业及整个生态体系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要参照互联网去中心化、分布式、自组织特点,重构商业模式、组织方式、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推动企业管理方式、组织结构等的调整,创新企业观念,重构企业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让智慧物流回归价值创造的商业本质。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智慧物流的发展前提是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广泛投入。传统物流企业信息化往往采用由内而外的发展,信息内部化和“孤岛问题”凸显。

 

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终端等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帮助企业直接接入互联网,可以促进信息的广泛流动,实现更广范围的信息分享和使用,从而降低信息处理成本。

 

因此,要加大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投入,特别要重视物流云建设,全面实现物流业务数据化,充分释放信息和数据潜能,为智慧物流奠定大数据条件。

 

三是加强互联共享。智慧物流的生态体系建立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之上。要全面实现物流的在线化和数据化,促进整个生态体系中各参与方的动态感知和智能交互,从而在企业与客户间形成新的商业关系。

 

随着信息处理成本的降低,智慧物流打破了传统的分工体系,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可以像互联网一样,实现实时响应。原来专业化的分工协作方式逐步被实时化、社会化、个性化取代。众包、众筹、分享成为新的社会分工协作方式。近年来,共享经济模式在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充分体现了分工协作的社会化趋势。

 

四是推进深度融合。当前,我国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大部分物流企业还没有找到产业互联网化的可行路径。要推动互联网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融合,利用互联网再造流程、管理和模式,提升企业运作效率,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形成企业创新力和生产力,创造新模式、新业态。

 

与新进入的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了自身核心竞争力,如何深化与互联网的融合,提升和再造核心竞争力是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五是创建生态体系。生态体系的重构是智慧物流成功的标志。未来的市场竞争是生态体系的竞争,选择生态体系的合作伙伴、规划伙伴间的分工协作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随着参与者的增加和分工协作的复杂化,生态体系的建立成为考验产业互联网化成功的关键。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带动互联网深入上下游产业链条,物流企业有望借助互联网加强对产业链的控制,扩大生态体系范围,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掌控,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顺应国家“互联网+”战略部署,智慧物流已经向我们大踏步走来。物流行业应做好准备,加快与互联网的深化融合,重构商业生态体系,释放行业发展潜力和活力,推进物流业在新常态下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从国家层面,传统政府监管方式正在成为制约智慧物流发展的因素。随着产业的互联网化,行业组织方式、服务模式和分工体系加快向去中心化、去边界化、去中间化转变,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分离,按照传统的集中式监管方式和地域型监管架构,很难进行有效监管。

 

国家多次发文鼓励的“无车承运人”模式,受传统监管政策规定影响难以纳入有效监管范围。随着交通运输部“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的启动,将逐步推进政府监管方式改革。

 

同时,由于“无车承运人”整合的是分散个体运力资源,如何解决个体司机异地开票和责任保险问题,也是下一步必须突破的政策障碍。

 

此外,还有政府信息公开和共享与产业需求有较大差距。政府监管信息和公共信息是信息互联的重要一环,智慧物流模式的创新离不开政府信息的投入和参与。

 

目前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的落实,努力建设开放透明的政府监管体系和行业诚信环境。但是还存在着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问题,制约了政府信息的交换共享。

 

目前,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在推进信息开放共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相信随着政策环境的改善和监管制度的转变,将加快政府信息开放和共享,进一步释放智慧物流的潜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行业社团组织,多年来一直支持和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和产业互联网发展。下一步,我们将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继续推动和引导智慧物流健康发展,做好智慧物流模式推广和经验交流,反映阻碍智慧物流发展的政策诉求,协调解决行业监管难题。我们还将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所需的科技、标准、统计、人才等基础性工作,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更多、更好、更实的服务。

 




本文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