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出台的《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以下简称《方案》)指出,物流业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要通过“聚焦突出问题出实招,找准薄弱环节补短板,率先在若干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夯实行业发展基础,提升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以及“推动物流与制造、交通、贸易、金融等行业的深度融合,提升物流综合服务能力,优化整合产业资源,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方案》从标本兼治的角度,给出了物流降本增效的双药方,抓住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
现代物流是在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供应链管理不断深化和完善,在企业产品覆盖范围扩大、贸易网络辐射能力增强,企业为追求降本增效的基础上逐渐成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管理与服务从出现的那一天起,就深深打上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的烙印,《方案》的出台,既顺应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要求,又迎合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规律与趋势。现代物流发展之所以上升到国家战略,其目的就在于发挥物流双向降本增效的特征。
首先,加快推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产业。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物流业已经成为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服务产业。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19.2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但考虑到大宗商品物流量、价跌幅较大,在电商物流和网购快递物流的高速增长拉动下,物流总额依然保持了相对较为平稳的增长。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8万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运输费用5.8万亿元,同比增长3.1%,保管费用3.7万亿元,同比增长1.6%,管理费用1.4万亿元,同比增长5.0%。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与经济发展和产业运行关系紧密的物流业,自2012年以来,增速也呈现逐年放缓的趋势,但物流总量规模的不断扩大,提升物流业的发展效率与经营效益,既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贡献,又有利于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特别是新常态下物流业依靠总量扩张增长的发展模式走向终结后,物流业增长质量的提升和发展水平的跃进,将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方案》按照“物流基础设施衔接更加顺畅、企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行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的目标,提出了符合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行动,要求在物流行业进一步简政放权,建立公平开放规范的市场秩序;降费清税,培育企业创新发展新动能;补短强基,完善支撑物流高效运行的设施和标准;互联互通,建立协作共享和安全保障新机制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无疑对物流业自身降本增效,以更高的发展质量和运行效益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具有重要作用,更对我国经济国际化、区域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进程中,提高物流业的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重点推进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联动,有利于产业运行模式创新和提高产业的盈利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的运行方式较为落后,主要问题在于我国工业化起步水平低、流通方式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和小农经济色彩,导致产业发展中不重视内部物流管理和外部服务的供应链系统建设,使得我国产业发展长期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的联动,以“现代物流运作方式广泛应用和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为目标,以“联动融合,构建产业链共赢新格局”为重点,加快推进物流与相关产业的联动融合发展,不仅抓住了发展物流的“牛鼻子”,《方案》提出的“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促进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效率效益、促进商贸业与物流融合发展”,也为物流与相关产业联动融合、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联动发展对培育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营造物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物流需求总体上属于派生性需求,从宏观经济层面分析,虽然物流与相关产业联动并不产生增量的物流需求,但有利于物流运作服务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有利于第三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培育与发展,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和管理依托物流供应链将制造业、商贸流通业有效串接起来后,将极大促进产业运行价值将向微笑曲线的右端延伸,既可通过实体产业的服务化运作模式创新,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来源,又可依托供应链高效服务有效提高企业产品的空间辐射范围与效率,提高产业的发展能力与盈利能力。
其三,加快推进物流双向降本增效,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推力与支撑。在经济新常态下,以“加快推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重点推进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双向推进物流降本增效,将从根本上推动物流行业发展,以及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最终实现实体产业的物流降本增效,改变传统的单纯强调降低物流企业成本的做法。将物流业的管理与服务贯穿到整合经济运行当中,既具有宏观指导意义,又将产生微观运行效益。2015年,我国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为16%,约为美国和日本的2倍、德国的1.9倍、印度的1.3倍、巴西和墨西哥的1.4倍,企业物流费用率为8.3%,比美国高0.6个百分点、比日本高3.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全社会创造同样规模的GDP和企业创造同样规模的产出,我国付出的物流费用代价更高。即便扣除产业结构因素,我国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较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效益较差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物流成本高企,既加重了制造业、商贸流通企业的负担,又制约了企业转型,影响经济运行效率的持续提升,必须加快物流双向降本增效步伐。为实现物流双向降本增效,就需要针对企业物流成本偏高存在外因和内因,找到转对性的办法。《方案》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上给出了强有力的指引。对于外因方面,主要是物流业发展的市场、政策、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对物流高效运行的支撑保障不足,如市场分割、无序竞争、税费负担重、生产要素成本高、交通网络结构性短缺与衔接不畅、专业化物流设施不足等,《方案》提出了系统的行动计划。对于内因,主要是物流业自身发展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市场发育滞后,市场份额仅为8%,大约比美国低2.9个百分点,比德国和日本低2.5个百分点,工商企业自营物流比例仍高达1/3。同时,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服务模式缺乏创新,多式联运、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等先进的物流组织方式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影响着物流运行效率。《方案》提出了明确的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
《方案》的出台,延续和落实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的要求,又结合当前特点进行了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整,对我国物流业及相关行业的降本增效将产生重大推力。(作者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 汪鸣)